发布时间:2025-10-17 11:25:47    次浏览
转载请注明:上海市教委官方微信'上海教育'今天,上海市教委公布2015年度上海市初中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报告,对本市九年级学生绿色指标相关测评结果显示:上海初中教育质量总体上处于较好水平,学生学业成绩保持高水平,教育均衡化程度在提升,睡眠时间有所改善,体质健康水平在提高,学习压力有所减小,学生更加喜欢学校,家长对学校总体比较满意。2011年本市推出了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基于课程标准的“绿色指标”。2014年“绿色指标”综合评价工作进入全面自主化的新阶段,当年对上海四年级和九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测评。2015年开始实施“一年测评,两年改进”的评价周期,即2015年测评初中,2016年测评小学,2017年进行完善和提升,2018年再测初中。2015年“绿色指标”综合评价三点变化:一是增加样本数量,按公办学校全部参加、民办学校自愿参加的原则确定样本学校并对参测学生进行抽样。二是丰富了信息采集的对象,首次将学生家长纳入到评价数据的收集对象之中,关注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感受,共有49968位学生家长参与家长问卷调查。 三是完善了信息采集的手段,利用信息化网络环境进行各类问卷的调查,增强了信息收集的便捷性,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测评工具严格基于课程标准,各项指标均达到有关要求,施测严格按照国家考试的规范进行。数据解读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达标度处于较高水平 城乡、校际之间的学业成绩均衡度处于较高水平城乡、校际之间差异在缩小,学业成绩均衡度处于较高水平,4门学科由区级层面的因素造成的学业成绩的差异比例均在10%以内,比2014年有所收窄。初中科学和数学由学校层面的因素造成学习成绩的差异比例比2014年有所收窄。这些数据表明,上海初中处于高位均衡发展状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学业成绩均衡度处于较高水平,有三方面数据令人振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所提升 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在提高 睡眠时间较长的学生学业成绩好于睡眠时间较短的学生学习压力 睡眠时间九年级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为16.4%,比2014年提高约4个百分点,数据分析显示,对于九年级学生,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学生学业成绩明显低于睡眠时间在6-7小时的学生,睡眠时间在6-7小时的学生其学业成绩低于睡眠时间在7-8小时的学生。 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保持在高位 数据揭示:学习自信心较强的学生平均学业成绩比学习自信心较弱的学生高出13.6分,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平均学业成绩比学习动机较弱的学生高出9.4分。家校沟通总体较好,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较高 市级新优质项目学校表现相对优异从4门学科的优秀率来看,46所市级新优质项目学校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尤其在英语和数学学科上表现明显。在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对学校认同度、教师教学方式、学校课程领导力等表现上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 “新优质学校”:有教无类 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本市于2011年启动“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一批学校不挑选生源,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依靠促进每一位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利益,而在老百姓中赢得“口碑”。进入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的学校不挂牌、不评审,重在推进。“新优质学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有教无类:不挑生源,负责任地接纳就近、对口入学的全体儿童,将教育关怀公平地惠及来自不同社群的全体学生,尽量减少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准差异给学生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2.回归本原:不追求分数排名,而要追求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差异,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3.积极探索:从校情、学情出发,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家校合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探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有效策略;4.百姓满意:在政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学校和社区积极互动,成为周边百姓满意的好学校,减少家长舍近求远、盲目择校。在总结经验成效基础上,市教委印发了《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预计到2017年,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的学校数量扩大至250所左右,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约25%。这些学校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达到全市良好水平,学生、家长、社区满意度达90%以上,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 还有一些难点需要研究和解决比如,教学的效能有待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教师反映学校对“学生对每门课程教学质量改进意见”的重视程度上还有待提升,教师希望学校领导班子能经常参加学校的教研和备课活动,并提供有效指导;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表现还不够突出: 数据分析显示:学校学生平均的作业时间越长、平均的校外补课时间越长,学生平均的高层次思维能力越低;简单的多做作业和过多的校外补课不是提高高层次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市教委强调:“绿色指标”是上海义务教育领域的一项低利害而又非常重要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不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升学、教师绩效考核挂钩,反映义务教育学校的全面质量、均衡水平和发展状况,为教育决策、教学研究和学校教学的改进和提高提供实证数据支撑。◎“绿色指标”综合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在于科学地实施改进,市教委要求各区认真解析报告2015年度绿色指标评价结果,聚焦全面优质、教育公平和科学发展,针对问题和不足,有重点地分析原因,特别是要针对校际均衡、学生学习效能、高层次思维能力、教育教学中的过程公平、学校课程领导力等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市级层面举行改进方案研讨交流,促进各区有针对性地实施改进行动。市教委将结合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和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的推进,指导各区加强对学区、集团内成员校和新优质集群发展项目学校评价结果的联合分析和诊断,加强和改进相关政策,不断提升学区、集团和新优质项目学校内涵发展水平,提高家长和社区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同时,在分析和改进过程中,不断提高区、校和教师进行科学评价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提高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的命题能力,以此推动学校教学和评价状况的不断改善,促进每一个学生快乐、主动和高效学习。